其一、校服的概念
校服,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,中小学普遍穿着。校服的起源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注解,最早是指进行宗教活动的人员穿着的标准服装,也包括罗马帝国和其他古文明的军队制服,其后逐渐发展成为由学校的学生所穿着的特定服装。最早具有“真正意义”的校服出现于中世纪初欧洲的英国教会所创办的学校。在英国,校服就是一种符号、一种标识、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。后来,日本向西方学习,成为最早实行校服制的国家之一。
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着装,属于制服的范畴,是学生身份的标志。与其它制服一样,校服是统一的。它可以折射校园文化,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们的精神面貌。它从整体上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和服饰文化水平,时刻体现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青少年的形象。它是我们学生彰显身份的标志,是我们学生体现素质的载体。穿上校服,就会使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认清身份,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使他们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,增强自身的约束力。
校服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,校服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教育水平。校服又是一种标识性的服装,作为一种校园服饰,它可以折射出校园的文化,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学校的校风校纪。
校服在欧美、日本有很长的发展历史。校服体系已经十分完善,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发展,无论从款式、结构、面料、色彩方面都很成熟,这些国家经过长久的发展,校服都具有本国的风格特征。相对来看,我国的校服发展就比较落后,虽然服装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提高。但校服作为其中特殊的一部分,研究仍相对迟缓。近年来,我国校服文化正在普及和发展中,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服文化,仍是一个应该多方位探讨和研究的课题。
从目前的状况来看,英国、日本的校服发展已经很成熟,校服文化清晰严谨。相对来看,我国的校服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,没有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文化,没有充分认识到校服对学生的塑造性及导向性。综观国内外校服的历史和现状,不难发现我国的校服有着诸多的欠缺,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,它的研究相对迟缓,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。一个国家的校服,往往也是一个国家文化重要的载体,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。
其二、小学生校服面料设计
校服是学生时代的身份象征,也是学校的象征,它以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在我们的面前。实践证明,校服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统一化、规范化,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统一的着装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,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,杜绝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,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,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;同时,也有利于社会监督与学生保护团。因此,设计出小学生喜欢、家长满意的校服己经刻不容缓,现根据小学生的生理、心理特征及小学生、家长和学校对校服的需求来对小学生校服进行设计。
学生服不同于其他服装,其主要穿着对象是学生。首先,要考虑小学生活泼、好动、运动量大的特点,所选择的面料一定要有好的吸湿和散热性,同时具有质轻、结实、耐脏、抗皱、防缩、防静电等特性。其次,还要与所设计的服装的款式和色彩,以及要表现的风格相符合。正装一般选用毛混纺面料,其外观平整、挺括、光洁、丰满而有弹性;休闲风格一般选用棉加莱卡的面料,它不仅具有棉这种天然纤维的特性,如吸湿透气性好,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弹性,这两种纤维的混合就使得服装不易变形、穿着舒适,且让人运动自如。最后,还要从整套服装的价格来考虑面料的选择。调查显示,大部分的家长认为校服的价格在100-300元比较合适。
基于上述考虑,在选择面料时,夏季多采用天然纤维棉、麻或涤棉混纺织物,冬季多采用毛混纺和棉加莱卡面料。